栏目导航
   

会长风采

  更多
当前位置:首页 - 族谱源流 - 正文

皖南徽州芳坑江氏

 

发布时间:2010-06-12 | 栏目:族谱源流 |


皖南徽州芳坑江氏

      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,经营的行业包罗万象,只要有利可图,几乎“无货不居,无业不营”,却以盐、茶、木、典四业为主要行业。本文就歙县芳坑江氏四代业茶的兴衰史,为今日商战营销提供一点借鉴。

  皖南徽州境内婉蜒流淌着一条清丽的新安江。在距老徽州府城(今歙县县城)15公里的新安江边有个古镇叫薛坑口,从坑口向西南山坞间行约1.5公里,有个秀丽的山村叫芳坑,名震遐迩的江氏茶商就发祥于此处。古老的《芳坑江氏宗谱》将芳坑江氏衍生的历史告诉了我们:他们源于商朝的微子,微子子孙中的一支被封于萧,以国为姓,此后世居安徽萧县和江苏丰沛之间。唐末黄巢起义时,有萧祯者避乱渡江,并指江为姓,改姓江氏,寓居歙县篁墩,是为萧江。后,其子孙散居徽州各地,成为一大姓。

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,经营的行业包罗万象,只要有利可图,几乎“无货不居,无业不营”,却以盐、茶、木、典四业为主要行业。本文就歙县芳坑江氏四代业茶的兴衰史,为今日商战营销提供一点借鉴。

皖南徽州境内婉蜒流淌着一条清丽的新安江。在距老徽州府城(今歙县县城)15公里的新安江边有个古镇叫薛坑口,从坑口向西南山坞间行约1.5公里,有个秀丽的山村叫芳坑,名震遐迩的江氏茶商就发祥于此处。古老的《芳坑江氏宗谱》将芳坑江氏衍生的历史告诉了我们:他们源于商朝的微子,微子子孙中的一支被封于萧,以国为姓,此后世居安徽萧县和江苏丰沛之间。唐末黄巢起义时,有萧祯者避乱渡江,并指江为姓,改姓江氏,寓居歙县篁墩,是为萧江。后,其子孙散居徽州各地,成为一大姓。南宋宝祐年间,萧江氏中有名江斗者自婺源携家至芳坑,设馆教学,其子孙便在芳坑聚族而居。

芳坑江氏经商的历史,从目前资料看,可追溯到明朝中后期。《萧江氏家乘》有载,萧江氏第二十四世祖江天稳在浙江兰溪西北的平渡经商,他是明万历、天启年间的人。此后,天稳之孙江可涧(1659—1712年)在坑口赤土岭肩挑人担,走贩于乡村间。可涧之子江梦梧(1697—1743年)继承父业,以诚待人,使生意有所发展。梦梧生有二子,长曰起焕 (1733—1776年),“篓茶叶泛海辽东,经历十年……由锦州至北京,陆路到家”,开创了江氏茶叶贸易,并远达辽东和北京。次曰起辉(1737—1799年),则常居赤土岭店,在业茶之外还经营酒店。使芳坑江氏茶商兴盛起来的是起辉之孙江有科与有科之孙江明恒。他们先是贩茶入粤,转销外洋;后是往来于徽州、上海间,将茶叶加工与贸易联为一体,形成相当可观的经营规模,成为徽州一代茶商的缩影。

江有科(1792—1854年),字静溪,其子江文缵 (1821—1862年),字绍周。父子联手,开设江祥泰茶号,就地采购茶叶,经加工制作后运往广州,转销外洋。清道光年间,江祥泰茶号设在芳坑附近,以芳坑江氏宗祠和自家住屋作加工茶叶场所,在漳潭租赁厅屋数间作对外营业场所。他们从茶农手中收购初加工后的毛茶,经过抖筛、减簸、拣茶、焙茶、风煽等几道工序,加工制作成箱茶,计有“松萝”、“雨前”、“圆珠”、“皮茶”、“眠生”、“次生”、“芽茶”、“次雨”等品种,将成品茶装入锡罐并密封,外面还用彩画板箱包装,每箱装茶30斤至40斤不等,产品总量每年约 200多担。江有科父子的茶叶主要运往广州外销,迢迢千里路,十分艰难。他们先将茶叶经新安江上行运至歙西篁墩,在那里挂号运往屯溪,再从屯溪雇船走休宁河运至黟县渔亭,从渔亭起早雇数百挑夫走山间小道到祁门,由祁门雇驳船、竹筏顺阊江而下运至江西饶州,再沿赣江运至南安,又从南安雇挑夫、保镖翻越大庾岭抵广东南雄,然后经韶关由水路运抵广州。一路不仅运费很多,而且用时很长,据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的资料记载,从七月末运茶上路,到广州已是九月下旬,前后近两个月。虽说旅途奔波十分辛苦,所幸利润丰厚。据资料推算,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,江有科父子运销茶叶308担,出售总值一万余银元,除去成本8000多银元,净盈利 1500银元,利润率达17.5%,前后十多年,家财万贯自不在话下。

获利丰厚的江有科父子,便在芳坑大兴土木,建成两大院落,院内楼房高耸,两厢一厅,雕梁画栋,方砖铺地,取名号曰“静远堂”,至今犹存。他们还从广州买来大量书籍,鼓励后辈读书。当然,“男人有钱就变坏”,人到中年的江有科在广州不甘寂寞,娶了两房姨太太,并为她们建造别墅,年轻的江文缵也由父亲作主买了妾。同时,父子二人还纳赀捐官,江有科捐得国子监典籍之衔,江文缵也名列缙绅。不过,修建虎门炮台的工程也有江氏父子捐助的血汗钱。

咸丰年间,太平军起义,战火蔓延到南中国。江有科父子贩茶入粤之途被阻,生意大受影响。咸丰四年(1854年)五月,江有科于无奈中带着两房姨太太自广州返回芳坑老家,同年十一月即一病不起,不久与世长辞,享年仅52岁。此后,江文缵继续从事茶叶贸易,并把目标改往上海市场,然因西商压价收茶,使他无利可图。同治元年(1862年),江文缵押运茶叶外销,不幸途中发病,客死异乡,比其父寿命还短,只存世42年。次年,其夫人汪氏亦病故,留下年仅15岁的儿子江明恒,依傍两位姨祖母生活,不仅茶叶生意被迫停顿,而且不得不靠变卖田园、抵押家产度日了。

年少的江明恒虽说家道中落,但他出自商人世家,自幼便受到商界潜移默化的教育,况又聪明伶俐,因而命运也决定了他日后的经商之路。弱冠后的江明恒,取字耀华,此后以字行世。江耀华的经商之路,是以在一家茶号里当佣工为起点的,他在那里承当茶号专司过秤的称手。他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老板的称赞,工作之余又热心学习书算,苦练经商基本功,从而很快升任账房先生。当了几年管账先生,他也积攒了一些资本,遂离开茶号,自立经商。

江耀华起初在苏州拙政园附近开了个小茶铺,零售徽州茶。不久即时来运转。一天,身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微服路过此店,江耀华察知是总督大人来到,忙殷勤接待,甚博李的欢心。于是在李鸿章的介绍下,江耀华与上海谦顺安茶栈老板唐尧卿拉上了关系。此茶栈是上海介绍茶叶外销的机构,而当时为开拓业务也正需与徽州茶商建立密切联系。因此,作为广东人的唐尧卿便把江耀华待为上宾,利用江耀华替谦顺安茶栈在徽州茶商中拉生意。江耀华对徽州茶商的情况比较熟悉,即成了谦顺安茶栈向茶商发放贷款事务的经办人,自然也成了徽州茶商中的显要人物。良机在前,聪明的江耀华当然不放过,遂从中积累了不少资金,开起茶号。

当时徽州的茶号是随茶叶采摘收购而设的临时性商业机构,名称和地址并不固定。江耀华曾用过的茶号招牌,在同治年间有“永盛怡记”、“张鼎盛”等,光绪时期有“德裕隆”、“福顺和”、“谦顺昌”、“谦恒泰”、“永义公”等,宣统时有“合兴祥”、“泰兴祥”等,民国初年有“德声和”、“萃声和”、“启源”、“裕丰祥”等。这些茶号大多设在徽州茶叶集散中心屯溪,便于茶叶收购、加工和外运。江耀华经营茶号大都采用合资和贷资形式来筹集资金,而广东老板唐尧卿的谦顺安茶栈便是其主要投资者。从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两家订立的《庚子合约》载,可知谦顺安出股本4000两,江耀华出股本2000两,合资经营了“谦顺昌”茶号,若股本不足营运,还由谦顺安提供贷款。有这样丰厚的财力支持,江耀华便可放开手脚营运了。

江耀华的茶号规模颇大,职工多达数百人至千余人,不仅有管号、茶司、司账、庄称、看拣、管锅、毛称架、打印、研靛、保夫、押帮、打杂、司厨等长期雇员,而且有抖筛、减簸、拣茶、焙茶、风掇等大批临时工,从事收购、加工与运销一条龙业务。江耀华的茶号收购网点遍布徽州各地,仅光绪二十八年记载,收购庄点就有24处。各年收购数量不同,多则20余万斤,少亦不下数万斤。有时收购地点竟及浙江境内。在收购茶叶时,江耀华处处留神,严格把关,茶叶的形、色、香、味几个方面,有一项不合格皆不收购,因而他的茶号收购的茶叶一般都能达到价廉物美的要求。他也特别关心茶叶加工,曾撰写《做茶节略》一册,专论茶叶加工的技术与管理问题,对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领都作详细说明,并指出各种错误做法及其危害,要提醒职工防止和纠正,对加强生产管理也作了许多规定。这是一本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场内生产管理的百科全书,为江耀华茶号所生产的茶叶质量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标准保证,从而卖得较高的价格。加上江耀华又善与李鸿章、洪钧、王文韶等达官贵人交往,因而商业活动几乎无往不胜。至今,江耀华后世家中还藏有两淮盐运司专用的货箱封条,封条上印有“钦加二品衔总理两淮都转盐运司”的字样。他与洋商也结有火热的关系。因此,江耀华的茶叶营运,几乎处处都有方便之门,利润率也高达35%。

江耀华经商的利润投向,比其祖与父都有所进步。据现存资料看,大致有三:一为置买田地,仅从清同治三年(1864年)至民国十四年(1925年),江氏前后购买、典当他人田产171次;二为生活消费,除在薛坑口镇上建有店屋外,又购买静远堂四周的邻人隙地,扩建住宅,并改名“芳溪草堂”,大兴厅堂楼阁,极究雕琢装饰和家具陈设;广搜古玩字画、善本书籍,专设藏书楼收藏。每遇寿诞婚丧大事,均大操大办。其生日时,方圆数十里内的亲友贺寿者相望于道。其夫人病故时,丧事办了几十天,每天有大批僧道尼念经做法,超度亡灵,坟墓碑石也专门去采购黟县青石。三是投资其他商业,在汉口开设“怡丰裕”洋货号,入股上海永隆京广洋货号、苏州信昌成号,还与别人合资经营苏州恒大油行、裕泰米铺、薛坑口吉祥杂货店等,又独资经营江瑞茂糕点店、杭州最利转运公司等,构结了地域范围和行业都较广的经营网络,从而能够在风云多变的商场上立足。

由小本起家,一跃而成为富商大贾的江耀华,在徽州茶商中虽具较大影响力,但自清末至民国初年便陷入每况愈下的境地。江耀华专立有《历年亏耗》账册一本,记载他自光绪二十六年至民国十一年生意亏本的情况,几乎年年都有亏耗。生意难做,使他在民国年间往往闲居在家。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,他的夫人、长子、长孙和几个女婿都伴随他的生意失利而相继病故。民国十年(1921年)冬,江家又遭一场大火,使芳溪草堂的精华部分化为灰烬。显赫一时的芳坑江氏茶商便从此一蹶不振了。民国十四年 (1925年)年逾七旬的江耀华终在亏本折利的困境中走到了人生的终点。

芳坑江氏茶商是肯动脑子、善于总结经验的颇有儒风的徽商。江有科贩茶入粤时,就曾作《徽州至广州路程》札记一册,详记旅途所经的550余处城镇村庄的风情、距离、交通、关卡、安全、费用等详细情况;还写有一本接洽外商的札记,专记外国的语言、度量衡、交往礼节、生活风情等及积累的经商经验。江耀华则更进一步,除撰写《做茶节略》外,还撰写有 《买茶节略》、《行情节略》、《勤写免问》、《洋庄茶总誊清册》、《产业增添册》等等,留下宝贵的徽商文化遗产。因此,芳坑江氏茶商的兴衰虽已成了远逝的历史,但他留给后人的不是哀叹,而是指示前行、激人奋进的里程碑。




没有相关信息
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总部:加拿大多伦多
ADD:2020 Donald cousens pkwy. Markham Ontario L6B 0Z5 Canada E-mail:13290727428@163.com Tel:001-647-8719666